□彭颖
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是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承载体,也是满足农村群众多种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站是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重要抓手。投资95万元、建筑面积1122平方米的常山县新都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于2009年10月建成开放。之后没几天,就有数十个喜爱跳排舞的农村妇女来到文化站要求成立排舞队,其中新建村45岁的徐月华也要求报名参加排舞训练,目的是为了戒掉打牌赌博的坏习惯。她说:“这几年来,大家忙完活除了打牌就是搓麻将,是赌博害苦了一家,自己不仅输掉了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还与丈夫关系闹得很紧张,身心疲惫不堪。”从此,她成了一名文艺骨干,文化站举办的各项活动都有她俏丽健康的身影。成立不到两年的新都办事处排舞队,先后4次参加县里的大型文体活动,其中一次荣获银奖,一次荣获金奖。受文化站影响,两年间,新都办事处10个行政村先后成立了6支排舞队、4支民间剪纸队、3支睦剧表演队、2支篮球队、1支文艺创作队、5支乒乓球队、10支拔河队。群众健康的文化生活有了全新的开始。
文化站为群众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能满足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娱自乐的需要。
常山县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地方民间文化,如睦剧小戏、舞龙舞狮、民间剪纸、歌咏排舞等等,过去由于缺乏培育,一些剧种和地方民间文化走向了边缘,频临绝迹。这些年来,常山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了抢救发掘和保护,不少优秀民间文化得以重生。例如,2007年,新都办事处文化站文化员在下村调查民间文化时,发现当地有许多喜爱剪纸的民间老艺人,有的还保留着以前的剪纸作品,剪纸工艺精湛;有的还有完备的剪纸工具。后来,文化站举办了数期剪纸培训班。2009年,当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落成时,第一项活动就是举办了“为祖国60华诞献礼”的书画剪纸展览。群众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文化站能满足群众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这些年,常山县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设乡镇文化站。到2010年,全县15个乡镇、1个办事处都建立了综合文化站,文化站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如新都办事处文化站,过去全站只有20平方米的图书室、几本无人问津的旧书。而如今,新建的文化站内设有演艺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展览室、民间剪纸室、乒乓球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设施保证。图书室现有图书5000多册、报刊50种,其中不少实用技术和文艺、育儿、保健类图书深受群众欢迎。原先不愿参加培训的群众,也喜欢参加文化站举办的培训班了。群众从文化站的各类文化服务中,真正感受到政府为百姓送文化、送科学、送卫生的好处,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常山县新都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