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以玉环为例说明

  □董向阳 吴荣彬
  玉环县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主攻项目、产业、基地建设,201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16.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5%左右,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63%,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成绩固然可喜,但与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还是有的。笔者认为,玉环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应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体而言,是指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加工标准化、精深化,销售网络化、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管理协调化、规范化,经营规模化、一体化。应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即优质名牌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开拓区内外市场战略、科技先导战略。根据上述战略目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全力予以推进。
  创新发展模式。一是依靠科技。要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推广和普及力度,重视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依靠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增加产量、优化品质、占领市场、提高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二是龙头带动。要大力培育能覆盖产业开发各方面、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开发格局。三是系列开发。对每一项产业,都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和全过程的深度开发,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率,把更多的利益留在本地、留给农民。四是突显特色。要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当地最有优势、最有个性、最有市场、最具开发潜力的产业,大力开发名、优、新、特产品,并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态势,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是绿色环保。要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推行绿色无公害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发展六大产业。根据各区域的资源潜力、生产基础、区域优势、市场发展、投资环境和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等多种因素,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玉环县各乡镇的功能要求,建立以沿海为重点,港北、港南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即构建“一带、两区、六产业”的农业区域空间布局。将全县农业划作3个功能区(产业带)——环岛高效渔业产业带、楚门半岛高新农业发展区、本岛精致农业发展区。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及现状,按照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开发和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优势渔业水产品、名特水果、节粮型禽畜、特色蔬菜、农家乐(乡村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六大产业及其服务业。大幅度提高六大产业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最终实现集约化生产、合理化布局的良好局面。
  搞活市场流通。要按照产地集散功能和销地分销功能的客观需要,合理规划和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要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要强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农产品网上展厅,形成永不落幕的农产品交易会;要加快发展流通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要发挥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作用,促进农产品运销顺畅。
  壮大龙头企业。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企业发展规划。坚持项目支撑原则,加强农产品项目库建设,筛选一批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好的精深加工项目,予以重点扶持。要引导和促进已建龙头企业之间的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快产品开发,拓宽深加工领域,提升产品档次,培育核心竞争力。
  强化服务体系。要组织、建立和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不断调整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要通过合同、契约或章程等方式,合理确定各方责、权、利,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各服务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注意保护好农民的利益;要鼓励产销联合,大力发展和完善订单农业,推行并规范产销合同制,积极鼓励和提倡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和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使用权、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互赢。
第一作者单位:玉环县农办第二作者单位:玉环县农业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