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中药材价格跌跌不休

  自7月止涨转跌以来,中药材价格一路下行,尽管目前已进入传统的进补旺季,但市场却无回暖迹象,价格仍在下跌。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同比价格下降品种为245个,占总量约46%。“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将中药材价格的逆市暴跌归结于此。
  前有堵截是指需求减弱,前期的价格虚高使得市民和药厂对中药材的需求减弱。后有追兵是指,前年开始的价涨吸引中药材种植户纷纷加大中药材种植量,市场供大于求使得价格普遍下跌。
  贾海彬也表示,前段时间外部游资进入中药材市场,大规模囤货助推了中药材涨价,使得市场存在严重泡沫,发展到后期,中药材已经单纯成为一个炒作品,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中药材价格的不断走低,对于下游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不过,贾海彬指出,对产业健康发展来说,暴涨暴跌都不是好事情,而且目前的价格早已经跌破了成本价。
  “这种快速下降对产业的伤害甚至大于价格快速上涨,因为暴跌之后很容易引发药贱伤农,最后大家不再发展种植,就会引发新一轮的暴涨暴跌。而且,容易导致药材积压囤积,降低原料的质量。”贾海彬说。
  他建议稳定生产基础,建立信息导航和服务平台,引导药农合理种植。同时,走订单农业的模式,加快产销对接,减少炒作的可能。
(摘自《经济参考报》 王璐/文 2011年10月3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