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中国狂犬病现状:

防治投入高 效果不明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狂犬病每年导致全球5.5万人死亡。在中国,这一数字达2400人以上,居全球第二位。另一个数据是,中国也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第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相关费用每年超过100亿元。“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对记者说,目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这意味着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据严家新观察,相比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狗用疫苗70%以上的覆盖率,我国狗用疫苗的覆盖率尚不足20%,传染源问题无从解决。
  严家新告诉记者,据卫生部等4部门2009年发布的“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估算,如果我国所有的狂犬病暴露后病例均得到预防处置,每年约需245亿元。相比之下,狗用狂犬病疫苗的价格不到人用疫苗价格的十分之一。在中国,狗的总数约为1亿只,每只狗用疫苗5—10元,按70%以上的免疫覆盖率计算,总费用每年仅需5亿—7亿元。
  “中国的狂犬病防治属卫生、公安、农业、药监等多头管理。”严家新不得不将答案归结为“国情”。
  中国军事医科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扈荣良则认为,一旦由于狂犬病防治工作放任自流而导致人员伤亡,第一反应便是全民动员,对狗采取斩尽杀绝的极端政策。
  2006年,云南省牟定县出现狂犬病疫情,全县5万只狗被悉数扑杀,其中包括4000只已经被免疫的狗。2009年,陕西省汉中市暴发狂犬病疫情,3万只狗被警察用棍子打死。
  在汉中打狗事件发生后,扈荣良曾到现场调研,发现当地狗群的疫苗注射概率几乎是零。
(摘自《中国青年报》 林衍/文2011年9月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