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北京大学等共同发起的“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日前已最终确定100名优秀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将被全额资助,进行北京大学远程本科学习。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年后,他们将拿到这所名校的本科文凭。
北京大学并不能指导他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钳工或者数控机床的操作能手,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农民工迫切需要的就是这些专业技能的提升,其他知识对改善他们的处境用处不大。
因此,有人质疑把农民工送进北大学习是在作秀。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团广东省委推出这项名为“圆梦计划·北大100”的项目后,有2501人报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80后,具有大专学历。他们作出这种选择并不是单纯为了圆什么“北大梦”。在北京大学提供的12个候选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两个专业最受追捧。这表明,从普通工人晋升为管理人员是许多人的愿望。专业技能的提升,不是他们的唯一追求。
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团广东省委意在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搭建一个提升自我的阶梯”。尽管它惠及的人数只有100名,却显得意义重大。这个“圆梦计划”能否像设想中那样“通过农民工和北大的‘联姻’,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尚不可知,但它至少已经引起了人们思考: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该如何帮助农民工追求、实现他们各自的梦想。(摘自《中国青年报》 李斌/文 2011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