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别让“换届监督”虚晃一枪

  眼下,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正自下而上进行集中换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工作也将陆续展开。为方便干部群众监督,各地纷纷推出公开透明之举。山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开全国先河,联合公布了260名各市、县(市、区)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确保换届选举在阳光下运行。
  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尝试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就在这些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手机号码和邮箱公布的当天,有记者随机拨打名单中33人的手机,发现3人关机、16人接通后无应答、4人在通话,接通率很低。
  这些情况值得思考:较低的接通率,表明“公开”的实效还有限,被公开者担负的责任不直接。同时也说明,如果没有“对下级负责”的约束机制,履行职责就会缺少一些紧迫感;如果没有类似操作手册的“每一项任务有具体机构承担、每一项工作有具体人负责”,考核问责再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一项举措若缺乏对细节的规范,再好的初衷、再好的形式也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被虚置。强化对制度环节的精细化设计,才是对群众期待的有效回应。让群众广泛参与监督,需要的不仅是创新姿态,更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不仅要拓宽渠道,更要让渠道通起来、发挥好作用。期待各地在换届工作中有更多创新务实的实践,让选人用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让组织部门的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摘自《人民日报》 董宏君/文 2011年3月2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