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理直气壮“再学工农兵”

  重庆去年组织的大学生“再学工农兵”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对此,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近日坦诚,“确实受到和听到了不少意见甚至是质疑”
  社会上对“再学工农兵”活动有争议,但笔者认为“再学工农兵”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推广,这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培养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一条新路,符合执政党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要求。
  时下,某些大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了解。一些大学生之所以远离生产第一线,脱离实践,片面追求享乐,症结在于与普通人民群众相脱离。脱离人民群众,就无法深刻认识社会,因此“再学工农兵”就是让大学生补社会课,缩短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有人说,“再学工农兵”是作秀,搞形式主义。笔者认为,如果大学生在“再学工农兵”活动中,真能做到每人种100棵树,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等活动,那么这样的“秀”值得叫好,值得推广。
  内容总是与形式相联系的,检验一种形式好与不好,根本的标准是能否取得实际效果。如果成千上万大学生通过“再学工农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那么,这种形式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应坚持下去,不必为闲言碎语而彷徨犹豫。
  (据新华网 冯创志/文2011年3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