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十一五”,我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077.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亿元左右,201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出预计133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8%,形成了以宁波、舟山为中心,温台、杭嘉绍为两翼的发展格局。近日,省政府将召开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记者就“十二五”我省海洋与渔业的发展规划,专访了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
记者:“十一五”,我省海洋与渔业为“十二五”打下了怎样的发展基础?
赵利民:总的来说,“十一五”期间我省海洋与渔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去年7月,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之一。浙江不仅完善了海域、海岛资源管理,加强了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防灾减灾,还着力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生态、高效现代渔业和强化渔业行业管理;同时标准渔港建设、“百万亩标准鱼塘”建设、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洋与渔业公共服务建设也进一步深化。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省的海洋与渔业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赵利民:“十二五”时期将是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我省顺利列入三大海洋经济试点省份,预示着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用海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等一系列矛盾也日益凸显;同时,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趋势、国家管理通胀预期下的政策调整、用工和原料成本上涨的压力等,都将对海洋与渔业经济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渔民短期增收的需求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管理基础薄弱与履职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
记者: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将如何应对?
赵利民:“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照中央提出的“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的要求,加快完成区划和规划的编制、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和海洋综合监管工作;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优化渔业发展区域空间布局,实施杭州湾产业圈、甬舟产业圈、温台产业圈和东部沿海资源养护翼、西南山区生态保护翼这“三圈两翼”的总体空间布局,同时,推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海洋捕捞业的结构优化与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水产加工物流和休闲观赏渔业向高端化、集聚化、精品化、多元化发展;加大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这三篇文章;加强海洋与渔业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等。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省将如何开好这个头?
赵利民:今年,我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将重点服务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做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规划计划编制、海岛海域基础调查、海域使用权流转机制探索等工作。在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方面,既要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和水产种业建设,也要注重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今年计划培训渔民7万人次、中高级以上技能型人才200人次。要启动国内捕捞渔船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发展远洋渔业。渔业“三大安全”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在渔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要把好“进人关”、“进船关”、“执法关”和推行社会化管理机制;在保护海洋与渔业生态安全方面,要加强资源环境监管和生态修复、资源养护,开展碳汇渔业等探索;抓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渔业环境检测、产品质量检测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三检合一”体系的构建。最后,更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防灾减灾体系、标准渔港和渔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