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痔”。入冬以来,痔疮患者明显增多,约占肛肠科门诊病人的一半以上,专家称冬季是痔疮最高发的时段,喝水少、大便秘结是此时痔疮发作增多的主要原因。不过,专家认为痔疮不是大问题,但痔疮血易与肠癌的便血混淆,导致肠癌误诊、漏诊,这才是大问题。
天冷干燥喝水少
痔疮发作多了
忌:边看报边拉大便或久坐不动
痔疮大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也有人生活很健康会得痔疮,这与某些人的胶原合成较差有关。”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洪楚原主任称,痔疮是肛垫在病理状态下的表现,不存在根治不根治的说法,手术只能改善生活质量,但只要生活习惯差,还是会再生。“如果一个人几天不大便也不管,一大便就拿着报纸看半个小时,一坐就几个小时不起身走动,神仙都难帮他!”他称,有的人爱坐在座厕上边看报纸边大便,腹腔压力大,肛门下坠,长期静脉曲张就易长痔疮。长时间站立和长时间坐着不动都是不好的生活习惯,这两类人更容易得痔疮。
错:肠癌便血当痔疮出血
江先生发现自己得了“痔疮”后,就到药店买了点药自己涂涂洗洗,但总不见好转。没办法只好到大医院医治。医生检查发现,江先生得的并不是痔疮,而是肠癌,他一直便血实际是肠癌的症状,后来,癌细胞侵犯了周围组织,出现了囊肿,以致于江先生还以为是痔疮。“痔疮本身不是大事,但若把肠癌当痔疮看一直误诊漏诊,就是可致命的大问题了。”洪楚原说,很多人误信痔疮广告自诊自断,将大便有血等同于痔疮。“痔疮血与肠癌血不同,但常常被混淆,结果就是肠癌当痔疮医治。”洪楚原指出,痔疮血一般是鲜红的,有的人大便的时候有血喷出,或者便纸看到血污,颜色都是鲜红的;而肠癌血则可能与大便混合,颜色多数是暗红色,同时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如大便形状变细、变烂、出现压痕,多数人大便次数增多,有的人还没大便拉,因为肠癌导致肠腔变小、变狭窄了。
手术是治疗最后一招
确定是否得了痔疮,除了通过专业医生肛门指检外,有的还需要再做肠镜。“浅的痔疮可以通过肛门指检摸到,但高位痔疮摸不到,得做肠镜。”
洪楚原表示,痔疮患者最好保守治疗,如出血可以吃药,手术是治疗痔疮的最后一招。他说,现在手术的方法有很多,外捆内扎法、套扎法、PPH(痔上粘膜环切术)都是主流的手术方法,其中外捆内扎法比较成熟,PPH痛苦少点、康复快点、住院时间短点,但此法主要针对内痔,有的人并不适合。他提醒,预防冬季痔疮发作,应从防便秘入手。首先注意饮食,摄取食物和水分要适量,平时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开水或多喝有通便作用的饮料,便干难解者可以番薯叶泡水代茶饮;其次,养成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不要边看报边排便,排便时间尽量短些。
(梁瑜)
痔疮十大早期症状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痔疮的十大早期症状,就应及时就医:
一、便血;
二、疼痛;
三、便时有物脱出;
四、肛门瘙痒;
五、坠胀不适;
六、流脓;
七、有分泌物;
八、便秘;
九、便频;
十、有异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