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刘庆棠,日前披露了一段没有对外公开的、关于毛泽东生前观看李小龙电影的故事。
华国锋写条子为毛主席找香港影片
1974年,刘庆棠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电影。当时,毛泽东得了白内障,医生和秘书都希望他减少看书看报看文件的时间。为了转移毛泽东的兴趣,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有几类:一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二是传记类影片,《林肯传》、《拿破仑传》他特别喜欢;三是喜欢看园林风光影片,英国片最喜欢。
当时,华国锋知道毛泽东喜欢看电影,考虑到毛泽东已经看过很多外国电影,就叫文化部分管电影的刘庆棠想办法弄一些香港影片回来,看看毛泽东喜不喜欢。
当时内地和香港还没有文化方面的交流,刘庆棠带着华国锋的条子到广东,找到当时的广州军区政委、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韦国清。华国锋的条子上,没有说明是毛泽东要看香港电影,条子上写着:“刘庆棠分管电影,他要看一些香港的电影,希望韦国清同志帮忙解决。”当时要搞香港电影,确实非常难,韦国清一时也没有门路,他只好带着华国锋的条子,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威林从香港叫到广州商量。正好,梁威林的一个朋友是香港的大律师,他是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老板邵逸夫的好朋友。梁威林就通过这位律师向邵氏电影公司借影片。
邵逸夫以为大陆要批判他的电影
这位大律师带着刘庆棠开列的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的清单,到邵氏电影公司的片库里挑影片。当时李小龙的电影在世界上已经引起轰动,但是大陆一点都不知道。刘庆棠知道李小龙的影响,也知道李小龙电影在当时很风行,就特别交待梁威林转告那位大律师,李小龙的影片也要借几部,借片的钱由文化部出。这位大律师说不要钱,但他对新华社香港分社一下要看这么多影片感到非常奇怪,问为什么看这么多片?
梁威林说,是大陆文化部的人要看。邵逸夫当时吃了一惊,以为大陆要批判他的电影。他的律师朋友安慰他说:“怕什么啊,现在尼克松都到了北京,你为什么不能够以电影为纽带,和北京搞好关系呢?”最终,邵逸夫接受了这位律师朋友的建议,同意把影片借给大陆。
毛主席称赞:“功夫好!打得好!”
几经周折,当时借到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有三部:《精武门》、《猛龙过江》、《唐山大兄》。刘庆棠后来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喜欢不喜欢看香港电影?工作人员说:喜欢,凡是来了好电影,他往往文件都不看了,马上看电影。特别看了李小龙主演的影片,看到中国的李小龙打外国人打得起劲,一个人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刘庆棠说,一般借香港的电影,毛泽东要看十几天,断断续续地看,每次看几分钟。而李小龙的电影,毛泽东要留下一个月,反复看。
由此,中国在当年(1974年)就引进了李小龙的大片《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邵逸夫也因为大陆引进了李小龙电影的关系,和大陆的关系慢慢升温。改革开放以后,邵逸夫回大陆办学校,几乎遍及每个省,这一切,都与毛泽东先前看他们邵氏电影公司拍摄的李小龙电影不无关系。
(摘自《羊城晚报》 覃炜明/文 2010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