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陆颖)村干部报酬、业务招待费、外出学习考察等村级管理费用开支一直是备受农民关注的问题。嘉善县大云镇的农民却对此很放心:村集体资金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上报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由该中心的会计进行核实审批,程序也在网上全程公开,如此“刚性”的管理无疑让农民吃了颗“定心丸”。
大云镇是该县首个开展“三资”监管的试点镇。“自从镇里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后,我们的日常工作多了一倍。”大云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的会计富惠松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上网对各个村上报的支出资金进行把关,保证每笔资金都花得合理,用在实处。
嘉善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县每个村都组建了一支由有威信、有责任感的村民组成的“三资”民主监督评议队伍,负责对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和评议。同时,为了强化监督,该县“三资”监管内容引入了村级经济合同、工程管理、土地征用、票据登记、贴农补农等十二套日常管理台账,构建了长效监管机制。
嘉善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泉明表示,大云镇的农村“三资”监管突破了原有“重管理轻监督,重事后轻事前事中”的常规监管模式,成功推出了“监督和管理双管齐下,事前刚性防范、事中透明运作、事后长效管理”的农村“三资”监管新模式。今后,该县将进一步构建农村“三资”监管组织体系,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基本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组织网络化、产权明晰化、运作阳光化、监督刚性化、管理信息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