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干旱和山火搅了俄罗斯的“粮食大国梦”

  这两天,莫斯科终于“烟开雾散”,看到了久违的太阳。而在莫斯科的一些商亭和食品店里,则悄然出现了大型面包制品生产商的涨价公告,工作人员称,从8月2日开始,面包和面包制品批发价就明显上涨,零售价也被迫随之走高。很明显,此轮面包涨价的直接原因就是俄今年因干旱和森林大火致农业歉收已成定局。俄农业部长斯克伦尼克透露,如果9月5日之前仍无明显降雨的话,那么今年冬季作物的种植将受到影响,原定1800万公顷的冬季播种面积实际只能播种1500万公顷。
  8月9日,俄总理普京表示,受持续高温和干旱的影响,俄今年粮食将同比减产三分之一,因此,政府不会很快取消几天前公布的粮食出口禁令。普京称,据最新预测,今年的粮食产量可能为6000万至6500万吨,而今年俄国内粮食需求为7800万吨。不过,他表示,即使今年粮食产量仅为6000万吨,政府依然有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为干预基金中有950万吨粮食,从上一年结转的库存中还有2100万吨粮食。
  普京称,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很难预料2011年的收成如何,也不清楚2011年会有多少粮食结余。
为保国内市场暂别国际市场
  8月5日,俄政府决定从今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禁止包括小麦、混合麦、大麦、黑麦、玉米、小麦面粉、小麦和黑麦混合制面粉在内的农产品出口。而就在8月3日,俄农业部副部长别利亚耶夫在“西伯利亚粮食”国际会议上还坚称:“俄罗斯现在不准备限制粮食出口。”他表示,俄罗斯粮食出口市场失去容易,但失而复得却很难。他当时还信心满满地说,农业部计划将2010年的粮食出口量保持在“往年的水平”。
  据悉,2009年,俄粮食产量达9300万吨,出口谷物为2140万吨,其中小麦1830万吨。根据俄政府今年年初的增加粮食出口计划,俄计划在2010年使粮食出口总量达到2200万至2250万吨。
  但人算不如天算,正当俄罗斯雄心勃勃地走向国际粮食市场之际,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天气。今年6月以来,俄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截至8月5日,俄已有28个地区遭受旱灾,20%可耕种土地受灾。还有7个地区因森林大火肆虐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大火烧毁了部分农田。因此,俄农业部不得不把今年本国粮食产量的预测值一降再降:从年初的9000万吨下调至8500万吨,后又降至7000万至7500万吨,目前已降至6000万至6500万吨。
  虽然俄政府和俄罗斯粮食联盟领导人称粮食储备充裕,不会出现短缺,但俄大部分地区的粮食和饲料价格近期已开始上涨。据俄罗斯欧洲部分粮食协会数据,7月2日至9日,俄每吨小麦价格平均上涨了8%-9%,达到每吨3910-4145卢布(约合128-136美元)。国内市场价格的波动让俄高层决定首先考虑国内粮食市场稳定这一直接关系民生的大问题。
俄一直想当“粮食出口大国”
  俄罗斯是主要粮食出口国。2009年,其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份额约为13%。与此同时,俄仍在千方百计地扩大本国粮食出口,以进一步巩固其“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之一”的地位。
  斯克伦尼克今年7月就表示,2013年,如果俄国内粮食产量增加到1.06亿吨,那么俄粮食出口额将达到50亿美元。她表示,目前,俄粮食已出口15个国家,而未来的目标是扩大到20国。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普京早在今年2月就专门签署政府令,要求政府为刺激粮食生产拨款50亿卢布。此外,俄政府在燃料和农机用油价格方面也给予本国农民10%的优惠。
出口禁令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的新举措,俄业内人士称,这将使俄罗斯的出口声誉受损,使粮食进口国产生不信任感。北非和中东国家是俄罗斯小麦的传统买家,目前他们正积极从其他地区寻求货源。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俄罗斯的位置不会轻易被替代,因为今年欧盟以及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均因灾减产,全球小麦产量可能减少1800万至2000万吨,俄罗斯小麦的传统进口国不容易找到其他替代者。
  俄经济分析师安德烈·西佐夫认为,由于政府的综合举措,俄国内粮食价格上涨或将停止,并且不排除下跌的可能。对于禁令的效果,俄阿尔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娜塔丽娅·奥尔洛瓦认为,禁令将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随之带动牛奶和肉类价格上涨,这也会反过来对俄国内市场造成影响。俄农业问题专家德米特里·雷利科则认为,即使禁令在短时间内使俄国内物价下降,但几个月之后价格仍可能再度上扬,使政府平抑价格的努力失效。也有专家指出,对粮食生产者来说,禁令未必是好事,百万农民可能因此遭受损失,因为粮食出口商将停止从农民手里购买粮食,而许多农民此前正持粮观望,等待价格继续上涨。
(摘自《中国青年报》关健斌/文 2010年8月1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