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问题

  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刘霞博士介绍了她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与处境正常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自尊感、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群体歧视知觉、消极情绪和外部问题行为则高于对照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全社会的面前。
  所以应尽快建立合理的制度,以确保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需要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一方面流入地政府有责任主动承担流动儿童的教育责任。同时,还可通过试点建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教育券”的制度,流动儿童持券到城市学校就学,在省市之间集中兑换教育经费。
  当然,从现实看,相当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短期内还无法流动起来,那就需要倡导并形成一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机制和氛围。在学校教育方面,可实行“代理家长制”,把留守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和教师给予特别关注。同时尽快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共同对“留守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他们提供倾诉的渠道,使他们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的疏通引导。
(摘自《农民日报》 刘强/文 2010年7月2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