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伪3D”电影能维持多久

  一部《阿凡达》不仅拿走了中国电影贺岁档市场12.5亿元的票房,同时也彻底炒热了3D概念,众多国内电影公司争相加入这个3D电影的战团。而在这场“华语3D风暴”中,又有几部影片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货真价实”呢?
  去年8月,号称第一部3D华语电影的《乐火男孩》最终只在全国拿下不到250万元的票房成绩,占全片20分钟的3D片断被不少观众评为“山寨”。今年年初,打着国内首部功夫3D电影旗号的《苏乞儿》,片中仅有18分钟的3D制作,让观众一会儿戴眼镜一会儿摘眼镜的做法,被认为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据悉,伪“3D”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偷懒行为,它是由普通摄像机拍摄平面图像,然后再在电脑上通过软件制出几个图层并稍微错开。
  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国产的3D电影技术无法迅速达标,导致视觉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而且增加了观影成本,观众不买账在情理之中,“中国电影人不能太急功近利,靠‘前仆后继’玩数量,只会是昙花一现。”
  (摘自《工人日报》 赵春青/文 2010年7月1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