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名片
姓名:郑继华简介:今年44岁,已种了20多年水稻。2006年开始搞规模种植,通过机械化操作和利用水稻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种粮效益明显。
我是龙泉市剑池街道翁仁村的种粮大户,今年共承包了120亩土地。尽管这个面积和其他地方相比不是很大,但是由于龙泉山多地少,在我们这里这个面积也不算小了。这几天,我正忙着插秧,两台插秧机的效率很高,每天能插10多亩地,120亩田用不了几天。近年水稻连年丰收,我主要靠的就是机械化生产。
2006年以前,我只是种了自家10多亩口粮田。2006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承包了100多亩田,当起了种粮大户。由于插秧、施肥、收割等农活全部雇人来干,付完每人每天五六十元的工钱,到年底一算账,结果发现规模变大了,利润却减少了,等于白辛苦了一年。我意识到,规模种粮纯粹靠人工肯定行不通,一定要用机械化操作。
于是,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我在农业局的帮助下,享受政府补贴陆续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等6台农机,开始了水稻机械化生产。由于我以前是个拖拉机手,所以拖拉机、喷雾机、插秧机等机械的使用对我来讲难度不大。2007年,我就尝到了机械化种植的甜头:人工成本节省了三分之二以上,水稻产量却增加了不少,平均亩产在55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到700公斤,亩均效益增加了100多元。此后,我牵头成立了龙泉市为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完成自己田块的操作后,开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服务,目前服务范围已涉及周边乡村。
我们这里基本上都种单季稻,农田有一半多的时间空在那里。这几年我开始试着采用西瓜-水稻、黑木耳-水稻等轮作模式,效益很不错,每亩分别能够增加3000元和近万元的收入。今年4月下旬,我还在农业局的组织下去莲都、松阳等地学习了蚕豆-水稻轮作方法,计划在今年水稻收割后试种一些蚕豆。
规模种粮的效益很不错,不算经济作物的收入,每年光种粮我就有好几万元的收入。目前,我正在和农业局商量,希望他们帮我在龙渊街道联系一片连片500亩的土地,我还准备购买一台收割机,真正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见习记者 程益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