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俞 霙
不久前结束的“品牌浙江五年成果巡礼暨2010品牌盛典活动”上,泰顺县出产的“三杯香”茶叶大出风头,不仅成为活动指定用茶,该县茶叶协会还被评为“浙江省品牌富农十大示范组织”。“三杯香”究竟靠怎样的香味“俘获”了众人的心?日前,笔者和泰顺县农业局局长王仁旺聊起了“三杯香”的故事。
“三杯香”商标回归
据史料记载,“三杯香”在明朝时,就以独特的馥郁香气和甘醇滋味成为朝廷贡品,并销往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解放后,“三杯香”一直作为上海口岸公司和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眉茶的拼配原料,为此,它还赢得了浙江绿茶“味精”的美誉。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然而这段令泰顺人引以为傲的历史传承差点在本世纪初断送。”王仁旺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疏于品牌管理,外地低劣茶叶大量假冒“三杯香”。到了2000年,“三杯香”彻底陷入低谷,全县茶叶产量降至1500吨,产值降到3500万元。
而真正让泰顺人感到心焦的,是2003年“三杯香”商标被上海某公司抢注。泰顺人再也按捺不住,为了彻底改变局面,2005年,泰顺县委县政府斥资16万元,“夺回”了失去两年之久的“三杯香”商标。
失而复得的喜悦让泰顺人对“三杯香”商标倍加珍惜。2009年,“三杯香”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经过该县茶叶协会的核准并授权,已经有19家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获准使用。
“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下,围绕商标做品牌,是泰顺茶叶企业正确的出路所在。”王仁旺说。
如今,“三杯香”已经是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指定用茶,并成为温州唯一进驻世博园区的绿茶品牌。王仁旺说:“‘三杯香’也许没有与外国茶相抗衡的产业实力,但它所拥有的文化内涵是外国茶望尘莫及的,这笔取之不竭的巨大财富,将辅佐‘三杯香’在今后的品牌竞争中成功‘软着陆’。”
品质永远第一位
“消费者为什么要喝你的茶?主要是认可你的产品质量,否则就算牛皮吹上天,也不会有人相信。”王仁旺表示,在茶叶品质永远第一的思想指引下,泰顺加快了茶厂的优化改造,并在茶园施有机肥、采用喷滴灌技术……如今泰顺不仅建起了5个茶叶示范基地,还积极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优化茶树品种结构。“90年代末,泰顺虽有4万亩的茶园,却有一半是荒废的,如今不仅荒废的茶园全部被整理,还新开发了2万多亩,目前全县共有茶园6.1万亩,年产量达2300万吨,销售额近3亿元。”王仁旺说,如今的泰顺县,全县60%的税收收入来自茶叶,茶农的茶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过去的20%提高到了70%。“对于品牌的发展,我们时刻都在寻求最好、最有效的途径,但无论什么时候,坚持把质量做好,是永远的真理。”王仁旺说。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名茶
5月12日,在古都西安召开的第五届浙江绿茶博览会上,“三杯香”等众多浙江绿茶受到西安市民的追捧,曾经价格高不可攀的浙江绿茶开始显露“亲民”的一面,这对一向青睐砖茶和花茶的西北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吸引。
“我们的目标消费群就是普通老百姓,我们要做他们买得起的名茶。”王仁旺表示,目前泰顺‘三杯香’根据品质高低,推出了一系列不同价位的产品,低、中、高三档都有,最贵的每公斤要3600元,最便宜的只要100元。
“三杯香”成功的品牌定位,证明了大众名牌茶同样可以出彩。如今,“三杯香”的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十几个省,苏州茶叶市场是江苏绿茶的集散地,泰顺人贡献了该市场10%的营业额。
“开设在上海的2家‘三杯香’茶庄,目前年销售额已达3000万,借着世博会的契机,今年增加到了5家,估计销售额将翻一番。”王仁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