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花架子”的由来

  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而且带动了一大批人从事纺织工作。有个姓李的穷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这自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了,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
  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纺织之乡,大家听说私塾里新来的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向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
  乡亲们都很高兴,就照秀才画的图纸,做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办法织布。大家去问秀才,他却狡辩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彻,所以才织不出布来。
  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从此以后,人们常用“花架子”一词来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工具。(摘自《问吧》 2010年5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