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江南枇杷黄似桔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初夏时节,我国江南一带那熟透的枇杷果实缀满枝头,黄似桔,亮如金,圆润清香,惹人眼目,撩人品尝。
  枇杷,蔷薇科常绿乔木,原产我国,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西汉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有“枇杷十棵”的记载,视其为名果异树。枇杷冬月作花,夏月结果,所以,古人称它是“秋荫、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枇杷成熟之时,那黄澄澄的果实,与密匝匝的绿叶相映衬,黄果绿叶,风光迷人。唐代杜甫的“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诗句,活灵活现地点染出江南枇杷成熟时的旖旎风光。
  枇杷与樱桃、杨梅并称初夏水果三姐妹。枇杷品种很多,论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类。早熟品种5月即面市,中熟品种于6月大批登场,晚熟品种可延至7月上旬。依果形分,枇杷有圆果种和长果种之别,一般圆果种含核较多,长果种核少或独核者居多。按果实色泽分,枇杷又分为红肉种和白肉种,红肉种枇杷因果皮金黄而被称为“金丸”,如宋代陆游所写的“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白肉种枇杷肉质玉色,古人称之为“蜡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写道:“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就品质而言,红肉种皮厚易剥,味甜质粗,宜于制罐头。而白肉种皮薄肉厚,质细味甜,适于鲜食。枇杷名品有:浙江余杭的“软条白砂”,肉白味甜;福建莆田的“解放钟”,果肉厚嫩,汁多味美;江苏吴县的“照种白沙”,汁多质细,风味鲜甜。
  枇杷,柔软多汁,甜中孕酸,滋味可口,鲜啖几口,顿有“浆流冰齿寒”、“如蜜少加酸”之感。枇杷果实可入肴,如“枇杷炒子鸭”、“枇杷咕噜肉”、“豆茸酿枇杷”、“冰糖枇杷”等,皆为时令美味。枇杷在地方名菜中也有一席之地,如川菜中的“枇杷冻”,果味浓郁,甜香滑软;苏菜中的“醉枇杷”,色呈鹅黄,甘美清香。枇杷叶能入药,唐代司空曙有诗云:“倾筐呈绿叶,重迭色何鲜。仙方当见重,消疾未应便。”诗人视枇杷叶为“仙方”,足见其药用价值之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