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人类把动物逼“小”了

  美国研究人员近期在野生动物和鱼类身上,发现了许多奇怪现象。以鱼类为例。调查显示,鱼的种类在最近100年间渐渐减少了,这使得“幸存者”们能吃到的食物比先前大大增加。按理说,相对充足的食物应该让“幸存者”们的体型变大,但奇怪的是,幸存的鱼类后代们的体型却反而渐渐变小了。更奇怪的是,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鱼类身上,小到蜗牛,大到绵羊和驯鹿,大约有29种野生动物的体形同20年前相比,平均缩小了五分之一。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29种野生动物的繁殖年龄,比20年前平均提前了四分之一。如生活在加拿大东部海域的大西洋鲥鱼,20多年前到6岁才能进行第一次交配,而现在竟然提前到了5岁。
  研究人员发现,动物和鱼类之所以会变“小”,进化速度快,是因为人类是自然界中处于生物链顶端的“超级捕食者”,而且人类习惯“捕杀大个动物”,这种做法刺激被捕猎对象迅速积累出“小才安全”的经验,于是其后代的体形就越缩越小,而且被迫加快了进化的速度。如在非洲,由于偷猎者多将目标集中在长着珍贵象牙的非洲象身上,于是“无牙公象”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加,这就是人类捕猎使物种加快进化的典型事例。
  人类的狩猎和捕猎活动对动物造成的这种影响,比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大得多。而且在动物身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后果很是糟糕,因为较早生育的动物往往其繁殖后代很少,繁殖成功率也会降低,它们的环境适应力自然也会随之降低。
(路爱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