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痕留处/□青丝
春节过后,西南大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但若不身临其境,对灾情的严重程度无法感同身受。
近日,我有机会去了一趟灾区。
我一个经营奇石的朋友,听闻广西境内的许多河段都已“瘦身”,平时被淹没在水下的卵石滩,如今都已暴露出来,于是计划前往,看看能否采掘到有价值的奇石。我应邀同行。经简单筹备,我们一行4人,经过5个多小时的驱车跋涉,抵达了红水河的上游段——广西东兰县。
临近目的地,我们就感受到了大地的焦炙与灼痛,沿途所见的农田,大都因干旱日久而龟裂,公路上浮泛着一层厚厚的黄色尘土,被疾驰而过的车辆高高扬起,就像是车背后拖着一根巨大的尾巴。通往乡村的土路上,到处可看到村民们正以各种运输工具,到定点水源取饮用水,农用车、拖拉机、马车、牛车、人力板车,组成了一支庞杂而声势浩大的车队。
在东兰县城投宿一晚,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红水河边。已明显“缩水”的河床,新露出了一大片滩涂,怪石嶙峋,犬牙交错。从石头上覆盖着的一层灰白色或浅棕色的矿物粘土可以得知,这些石头原来都处于水下。一路走去,不时能听到“突突突”的柴油机声,农民们正在用抽水机抽取河水,灌溉两岸农田。而远离河流的许多山地梯田,因无法引水灌溉,已呈荒废状态。远远看去,裸露的黄土地因为干燥而裂开了深深的口子,就像是一张张焦渴的大嘴,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我们的车沿着河岸的公路往上走,经过一个山村时,看到消防车正在给村民们送水。人们拎着提桶、塑料桶在排队取水,队伍足有几十米长,人群中不乏耄耋老人和稚齿小儿。不少儿童跟着大人,背着一个竹篾编制的背篓,里面放着几个矿泉水瓶,也在排队等候取水。见状,同行的一个朋友感概地说,我儿子每次洗澡都要大半个钟头,怎么说他也不当回事,反而嫌我啰嗦,真该带他来看一看,以后他就会节约用水了。
震撼的现实,与我们之前想象中只是倒伏了几百亩粮田、绝收了几百亩蔬菜的境况,简直是判若云泥。这场大自然的警告,让我们历经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大家谁也无心再去采掘奇石。返回之前,我们把车上剩下的十多瓶矿泉水都送给了村民,以获得一点点莫名的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