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又到一年植树造林时,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天福村村支书夏子才如今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种下的树苗会“不翼而飞”。给夏子才吃下这颗“定心丸”的,是秀洲区实行的“林权到户”管护新模式。
城里的绿化苗木有专门的部门管护,但生长在农村的树苗,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气,林网林带时遭破坏。年年植绿年年不见绿,是农村绿化的老大难问题。
为解决这个“顽症”,“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在秀洲区应运而生。秀洲区农经局林特站副站长鲁建栋介绍,所谓“林权到户”,就是使农村林木资源在保护中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实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具体形式为,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决议,落实林木所有权到户,建立农户绿化责任卡或管护协议,收益按约定比例分成,一般是70%归农户,30%归集体,也有8:2分成的,确保种得下、管得好、护得住、能致富。
天福村是秀洲区最早实行该种模式的村之一。据夏子才介绍,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按照就近原则,该村的数万株树木管护权全部落实到农户,树木日常管护由农户负责,收益由农户和所在村民小组按约定比例分成。据了解,已有农户从林权到户模式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年,该村经批准出售了首批香樟,村民李翠宝负责管护的11株香樟卖出了每株300元的好价钱,按照70%的比例,她一下子拿到了2310元。
目前,秀洲区已在20个村推行了“林权到户”管护模式,成效明显。鲁建栋说,从已推广的村看,绿化存活率均在90%以上,比原来高出10%左右,有效改善了农村绿化有人种无人管的状况。今年全区将大力推行该模式,争取明年实现全覆盖。
秀洲区农经局局长李荣伟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全区约有320万株林木,5年后按市场价每株150元计算,可增加5亿元左右收入,农户得70%,就是3.5亿元左右。
据了解,秀洲区“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得到了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并将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平原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