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林学院承担的铁皮石斛研究项目通过省林业厅验收。课题组在国内率先突破杂交培育技术,使铁皮石斛增产3倍,铁皮石斛中可溶性多糖含量增加46.47%。
铁皮石斛是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独特功效,其野生资源列入国家保护名录。近年来,人工种植及加工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仅我省就有20多家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开展人工种植及产品开发,去年全省种植面积约6000亩,销售额超过8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各地过量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为解决制约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瓶颈,课题组收集了全国7个省、20个县(市、区)铁皮石斛主产区的种质资源,并建立相应种质资源库;在国内率先突破杂交育苗技术,选育出适合人工栽培的优良品种,改变了以往一次种植、一次采收的现象,实现了一次种植、五次采收,使铁皮石斛产量增加3倍,可溶性多糖含量增加46.47%。
据负责该项目的浙江林学院教授斯金平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在乐清、建德、义乌等地推广,面积在1500亩左右,已建设示范基地700余亩,有效地支撑了铁皮石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本报记者 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