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青山绿意浓 四季花果香

绍兴县形成兴林富民块状经济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这些天,绍兴县种满果木的山坡上生机盎然,绿意一片。据悉,截至目前,绍兴县已累计创建10个省级、14个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去年,该县又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31个兴林富民项目和14个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县茶、竹、花、果四大林特产业稳定发展,山区一座座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致富林”。
板栗掀起采摘游
“去年板栗丰收,我们农庄也借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在平水镇金海湾农庄,经营户通过承包金渔村的百亩板栗山,开展采摘游,吸引了大批来寻找山野气息的游客。“板栗浑身长满刺,和葡萄、樱桃、杨梅等水果相比,开辟采摘游富有‘挑战性’。”金渔村有关负责人张齐海说,早在10多年前,金渔村就开展了兴林富民工程,种下500余亩板栗,承包给村民经营,增加了村民收入。前几年,村里将其中的100亩板栗转包给农庄搞采摘游,为村民作示范,让山岙里的农民开开眼界。
  据张齐海介绍,每到秋天,金渔村村民都会准备好打板栗的工具,等候游客。采摘游让种板栗的村民平均每户年增收四五千元。
香榧成了“摇钱树”
  稽东镇盛产香榧,现拥有香榧林2.5万亩,产年干果35万—40万公斤,产值达6000万—6500万元。稽东农民还办起了香榧种苗合作社,一批育苗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稽东香榧声名鹊起。
  占岙村作为香榧生产专业村,拥有镇上最集中的1200多亩香榧林,其中光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就有近6000株。“我们村现在有15家农家乐,年底一算账,每家每年最少也有两万元收入,真当乐到心坎里了。”村民黄建华说,榧果卖钱,榧林引客,现在他们村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真是户户香榧家家乐。
青梅掌控“话语权”
  今年由于天气原因,王坛镇东村“香雪梅海”游客比预想的要少,而且据梅农介绍,今年青梅产量又将遭遇小年。“不过我们有信心,全省青梅收购价还是我们王坛说了算。”
  王坛镇现已种植青梅1万多亩,涉及农户2000多户,年青梅收入150多万元。该镇政府还出台相应政策,以保护价收购村民的大青梅,并对梅农开展免费培训等,使产业得到不断发展。自2007年开始,王坛青梅收购价影响着全省50多个青梅收购点。“收购青梅到王坛”也成了省内不少果脯加工企业的共同行动。“最终受益的肯定还是梅农,而且随着东村梅花品牌的打响,将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多的致富途径。”该镇负责人说。
杨梅刮起“红旋风”
  湖塘街道杨梅种植总面积达9000亩,大年产量为500吨左右,遇上小年,产量也在200吨以上。近年来,湖塘杨梅采摘观光游的“蛋糕”越做越大,每当杨梅上市时节,这里都会刮起一股“红旋风”。
  湖塘街道陌坞村梅农唐尧峰种了80亩杨梅,去年,他通过开办采摘游,把杨梅卖到了每公斤32元。
  该镇一位负责人表示,湖塘杨梅采摘游逐步替代了自摘自销的传统模式。近年来,有五成以上的湖塘杨梅是被观光客采摘带走的。 (钟 伟 许东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