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42岁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农民孙焕平一直在为自筹的“3·15”宣传活动忙碌着,10多年前,他曾经学习过制作“黑心菜”的手艺,但良心让他没有走上这条损人利己的道路,反而勇敢地站出来揭露食品加工行业的种种黑幕,并于去年自费行走于国内28个省的70余个城市,用亲身经历告诉老百姓如何辨别“黑心菜”。
孙焕平从小家境贫寒,12岁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卖爆米花。后来,他还卖过豆腐、种过葡萄和蔬菜、经营过饮料厂、开过饭店,被邻居戏称为“老改行”。正因为长期与食品行业打交道,也使他了解到其中不少“潜规则”和黑幕。
1995年末,孙焕平吃到了一种好吃的脆豆腐干,于是揣着2000元学费,独自到外省学艺。“这个村子都是做这种豆腐干的,最后一个步骤师傅加进去了双氧水和工业碱,还告诉我自己最好不要吃。”孙焕平说。回到家后,孙焕平靠卖脆豆腐干,
第一天就收入了230元,
但在制作脆豆腐干的时
候,他发现自己的手都脱
了皮,“在学的时候因为
被要求戴着手套没发现,
回来自己做时没戴手套,
几天后就发现手被烧脱
了皮。”孙焕平心中感觉
到了不安,“当时就决定
不做了,良心上过不去。”
此后数年中,孙焕平又见
到了黑猪油、黑猪肉皮等
数种食品的违法制作手
段,他说:“从2004年后,
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食
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材料,
也托朋友搞来商店中根
本买不到的违法添加物,
自己实践研究看到学到
的方法,积累材料,觉得
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2008年 9月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
孙焕平坐不住了。他购置
了小货车,制作了宣传展
板和几万份宣传材料,买
了笔记本、照相机和帐篷
等。2009年4月7日从
家乡出发,到11月7日返回,历时大半年时间,途经全国28个省的70余个城市。每走到一处,孙焕平就摆开展台讲述自己的经验。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