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农民工缘何不愿落户城市:

有户口无保障还是没有根

  在广东惠州打工的四川农民张正国,最近拿到了他的新身份证,成为广东实施鼓励优秀农民工落户政策后,据此落户惠州的第一人。然而到目前为止,除了张正国,还没有其他优秀农民工自愿申报落户。
  在取消户籍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农民工为什么“不愿”落户城市?
  惠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李主任介绍,在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工作的意见》后,惠州市政府专门为优秀农民工准备60个入户名额。然而,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本省优秀农民工“打死”都不肯入户。外省的,动员来动员去只有几个人动了心,都是出于小孩读书的考虑。
  同样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李玉平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谁不喜欢城市呀,但舍不得老家的地,没有地,户口有什么用?”“老家还有8亩地,老人在家种地,如果户口迁走,地就要被收回了。”李玉平算了笔账:每亩地至少收350公斤小麦,现在收购价是每公斤1.6元,8亩小麦能卖4480元,庄稼一年两熟,再加上8亩地一年的分红1600元,种地的收益每年超过1万元。“这笔钱足够老人在农村生活了。李玉平宁愿把户口留在老家,因为“只要农村有块地,就还有退路”。
  记者了解到,虽然土地吸引力大于户口,但是户口背后的福利,比如孩子入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就业、廉价房方面的同等待遇,这些方面的壁垒目前依然森严,大多数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城市也是一种奢望。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三水新明珠陶瓷厂车间主任胡小燕可谓是农民工中的佼佼者,然而多年来,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入学问题一直是她的心痛。
  她告诉记者,按照她的条件,在当地落户不是问题。然而现实却不得不让她放弃,因为就职于民营企业,没有房子落不了户。夫妻俩要养两个孩子,挣的钱只够日常开销,昂贵的房价,让她的“城市梦”无法实现。她说,即使我拿到了户口没有自己的房子,还是一个无根的人。
(摘自《南方日报》刘茜/文 2010年1月2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