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开店做生意多年了,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开店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卖人无我有、市场前景好的东西,那样才有赚头……”说这番话的人叫陈桂鸿,他和妻子在金华市青少年宫附近刚开了一家粮食画专卖店。“店里这些画都是用五谷杂粮制作的。据我所知,目前做这种生意的人还不多”。
笔者看到,这是一家门面不宽的小店,店内两侧墙上挂满了各式图案的粮食画,有十二生肖、神话故事、卡通动物、花鸟山水、名人字画等,它们的图案轮廓都由粮食“勾勒”,主体部分或喷以各色颜料,或用粮食点缀,看上去精美别致。
据陈桂鸿的妻子介绍,用来作画的粮食种类不少,有米粒、豆类、稻穗等,“光米粒就有白米、黑米、小米等五六种,全都是天然色。”
开过饭店、卖过玩具的陈桂鸿是个不安分的人。2005年,他在山东考察时发现,当地有人在卖精美的粮食画,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向店老板请求传授这门技术,但不管陈桂鸿如何软磨硬泡,店老板始终不肯答应。无奈之下,陈桂鸿只好买下几幅粮食画,带回家自己研究。“既然别人不愿教技术,我就只好自己琢磨了。”陈桂鸿如是说。
陈桂鸿开始对着样品依样画葫芦:买来黑米、小米、豆子等,涂抹上胶水,然后用镊子夹着,小心翼翼地粘到木板上,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造型……两周后,他竟也凑出了几幅简单的粮食画。然而,入门容易,但要画得好、画得精,绝非易事。看着自己的处女作,陈桂鸿左瞅右看,怎么看都不满意。
为了改进技术,陈桂鸿四处打听周边有没有人会制作粮食画,当他得知兰溪有位民间艺人懂这门技术时,大喜过望,马上前去拜师学艺。“那位兰溪师傅采用打蜡的方法,增强画的光泽度。但问题是,夏天气温高,蜡会溶化,作品无法长期保存。”陈桂鸿说,兰溪之行,虽没能解决粮食画光泽缺乏的问题,但也给了他不少启发。回家后,他继续研究、试验。
工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陈桂鸿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烤瓷方法,所制作的粮食画不仅光泽度强,还能防水、防腐,永久保存。
因店开张不久,顾客还不多,但陈桂鸿夫妇并不担忧,他们坚信,这种新颖别致的粮食画,肯定会受到大众的喜爱,生意也一定会好起来。 (李剑 王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