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聚氰胺”时代,国产乳业迎来了一场“生死大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西方过剩的奶粉,正以超低价大量向我国倾销,国产乳业势如危卵。
商务部数据显示,预计2010年1月份进口奶粉到货超过4万吨,同时进口奶粉价格从4.3万元/吨,下降到2.2万元/吨。与之降价倾销相反,国内部分原奶价格,已接近历史新高,如广东原料奶价格达到了4—4.5元/公斤,折合成奶粉价格每吨大概在3.2万元—3.6万元,高于进口奶粉平均价格2.3万元/吨近50%。
和进口奶粉降价促销不同,国内乳品价格上涨却动力十足。近日,除原料奶价上涨外,食糖等辅料价也大幅上涨,在两者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国内乳制品价格顺势大涨。
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品牌企业相比,当前大多数国内奶粉加工企业背负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原料奶涨价挑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与进口品牌奶粉竞争中,将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由于国内原奶环节的薄弱,企业使用进口奶粉更划算,这也激发了国内企业进口洋奶粉的热情。
业内人士表示,要保护奶农和乳企的利益,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进口奶粉数量进行限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进口奶粉质量检疫,防止过期、变质奶粉涌进国内市场;同时加强对奶粉还原奶的监督,惟有这样,才有利于国内乳企的正常发展。(摘自《国际金融报》 傅光云/文 2010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