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良
创建特色旅游村具有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吸纳游客多、百姓致富快等优点,可使农民“足不出户就业创业、经营山水增收致富”。磐安作为一个欠发达山区县,必须依托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村建设路子。
一、规划引领。首先,要科学选点。今后凡特色旅游村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是旅游综合环境良好、交通便捷。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三是在旅游风景区附近。四是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发展旅游积极性高。其次,要专项规划。相比于普通示范村,特色旅游村的规划还需从发展乡村旅游的角度进行专项规划。要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吃、住、行、憩、嬉等旅游配套设施,避免拆了建、建了拆。要坚持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理念,巧妙利用地势地貌和自然山水,依山建房,就势建景,浑然天成;对古民居保护型村庄,要注重研究新建筑与古建筑的“拼装”技术,使之融为一体。
二、文化润色。要传承历史文脉,探索产权置换、社会认养以及政府补贴、农民改造等方法,重点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充分挖掘当地的儒家文化、舞龙文化、茶文化和菇文化,将文化融于建设中。同时,在一些旅游度假区,建立农耕文化展览馆,传承农耕文明。在开发较为成熟、旅游人气较旺的地方,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舞龙灯、赏茶道、看婺剧以及炼火、树大旗等民俗表演。同时,也可针对年轻人的需求,组织开展一些篝火晚会、棋牌比赛等活动。要因地制宜地增设游步道、健身路径等,完善文化设施。
三、景观改造。要按照村庄改造景观化的理念,努力把特色村建设成一个风景独特的景区。注重从各村的山形地势出发,彰显农村特色,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旅游服务设施既要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要考虑与乡村景观的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要引导农户增强绿化意识,努力打造“人在林中,村在绿中”的优美景观。
四、产业支撑。要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理念,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积极开展种蔬菜、摘水果、掰玉米、挖竹笋、捉泥鳅等农事活动,使游客领略到农村特有的天然、纯朴、闲情和野趣。要规范发展农家乐,确保农家乐健康发展。财政、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对农家乐经营户给予支持和优惠,农办、劳动等部门要重点开展烹饪技术、餐饮服务、接待礼节、休闲旅游管理等业务培训,逐步把农家乐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掌握服务技能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五、机制保障。要完善领导机制,进一步落实县领导联系特色旅游村制度,并一定五年,做到不出成效不脱钩。要完善筹资机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农家乐、农业产业等项目的贷款力度,并在贷款利率和期限上给予适当优惠。要完善推介机制,将特色旅游村串入旅游线路并纳入旅游宣传体系,切实提高特色旅游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系磐安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