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看这里,笑一下,好!”随着“咔嚓咔嚓”的拍照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被永久定格。2009年末,我省数百万白发苍苍的老人扎堆赶着到照相馆拍照,以便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77岁的何金根是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人。2009年12月4日,一个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发生了:政府给他发养老钱。而且今后,他每月都可以领到至少60元的“退休工资”。从这一天起,我省摆开了为全省约600万老年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的民生盛宴。
让何金根“做梦也没想到”的事还有不少。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着力保增收、促就业,改善医疗环境、提高保障救助水平,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向农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
去年5月,温岭市松门镇石板殿村的陈秀兰大妈因糖尿病,在省人民医院住院9天,花去医药费4400多元。出院结算时,她出示了温岭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当场报销了1152元医药费。陈大妈感慨地说:“以前生了病,怕药费太贵,总是硬撑着不去医院,常常小病拖成大病。现在参加了新农合,就不愁了,而且到省城看病也能当场报销。”
据统计,目前我省已有3035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2.6%,人均筹资179元。住院补偿率和门诊补偿率分别达到36%和24%,全年累计有170万人次报销住院费用43亿元,近5000万人次报销了门诊等费用12亿元。此外,我省各地还先后推出了住院、门诊信息化管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等惠农举措,大大简化了报销手续。
教育,一直是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诸暨市店口镇的陈宝其品学兼优,但无奈家境贫寒,去年年初,母亲李友明劝儿子读完初中就算了。正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政府出台了中低收入家庭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政策,由镇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当年,陈宝其和该镇另外1261位初中毕业生享受了免费读高中的政策。
陈宝其是我省农村数百万幸福学子中的一员。2006年,我省免除了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杂费;2008年,我省又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并开始免除民工子女的借读费。“读小学和初中免费,读高中可以申请补助,读大学还有希望成为‘农民大学生’,现在的政策真得太好了。”说起教育政策,首届“农民大学生”班的班长邹方根满是感激。
一桩桩,一件件……盘点2009年浙江农村民生事件,我们欣喜地发现,“种地不上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的神话,正在浙江农民身上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