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空间受限、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嘉兴秀洲区积极破解渔业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以“高效、生态”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2008年,该模式被嘉兴市人民政府评为“嘉兴市十佳农业创业创新典范”。2009年秀洲区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可达到2.3万吨,总产值突破4亿元,渔业已成为该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建生态型标准塘
较长时间来,渔民对鱼塘重养轻护现象十分普遍。2008年,秀洲区正式启动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改造,至今已投入建设资金5043万元,完成标准鱼塘改造12445亩。
通过标准鱼塘建设,提高了养殖容量,降低了病害发生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得到全面推广,同时,鱼塘改造后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每亩提取护塘基金专项用于鱼塘维护,促进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水产种苗良种化
优良的种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今年,秀洲区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着重推广水产种苗良种化,先后建成了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省级青鱼良种场等,并新建罗氏沼虾育苗场、日本鳖繁育基地等,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原良种繁育体系。
依靠责任渔技推广队伍,秀洲区引进、示范、推广优良水产种苗,优良种质得到大面积推广,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得到有效提高。
创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秀洲区创新养殖制度,将鱼、虾、蟹、鳖等养殖品种合理搭配,科学混养,并集成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底部增氧、人工湿地等生物、工程技术,形成了虾蟹鱼混养、虾鳖鱼混养、鱼鳖混养、虾类轮养等六个高效生态
养殖模式。
2009年该区共举办各类培训10期,推广生态混养
面积2万余亩、底部增氧5090亩,创建亩产值超万
元、效益超5000的高效生态基地5个,辐射面积
5000亩,大大提高了水体的产出率、资源的种用率和
劳动生态率。
开发湿地生态种养
秀洲区北部地区有6万多亩水田,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状态,只能种植一季晚稻,如何因地制宜,变“水患”为“水利”,当地提出了开发“湿地农业”的总体思路,发展水生作物种植及推广种养结合模式。
目前秀洲区王江泾、油车港等镇已种植南湖菱、莲藕等水生作物8000亩,引进泥鳅、瓯江彩鲤、太阳鱼,开展了鳅(鱼)-莲藕、鳅(鱼)-南湖菱、鳖-南湖菱、稻田-泥鳅、稻田-水蛭、稻田-龙虾等种养结合模式研究,为渔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整合品牌拓市场
2009年,秀洲区按照“扬传统、重创新、品种特、产品精”的发展战略,高起点定位发展目标,高标准实施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精品渔业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带动全区水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青鱼干是秀洲的优势特色水产品,该区王江泾镇更被誉为浙江青鱼之乡。当地一手抓品牌整合引导,一手抓产品市场拓展,实行统一区域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成功打出了“王江泾”集体商标;并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通过对接、展销展示等,积极拓展北方市场,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