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开 化

游出一条清水鱼

  开化县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地表水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水平,生态环境优越,是生产绿色、有机水产品的绝佳之地。近年来,该县把发展清水鱼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全县共有14个乡镇3000多户农民从事清水鱼养殖,面积约460亩,全年产鱼800吨,产值1900多万元,户均可增收2000-3000元。
投入小 回报高
  清水鱼生态、绿色的特点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的消费趋势,得到大众的认同。有关人员介绍,以每平方米水体放养10尾鱼种(10尾/公斤),成活率70%,经一年养殖,可产鱼3.5公斤,产值84元。除去鱼种、人工等成本58元,养殖清水鱼每亩利润可达1.73万元;而如果放养0.5-1公斤/尾的老口鱼种,效益会更明显。
  今年,开化县确定了“扩大规模、对接市场、做优品牌、创新服务”的清水鱼产业发展思路。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清水鱼养殖面积达到2000亩,产量5000吨,渔业经济总产出2亿元,其中一产1.5亿元,流通加工0.5亿元。
求实际 讲合作
  清水鱼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学、劳动强度不大的特点,十分适合开化山区的农民养殖。当地有关部门积极鼓励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山坞、溪角、沟边等零散且不易种粮的土地,开挖流水坑塘,零星养殖清水鱼。
  为提高清水鱼产业组织化程度,破解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地引导建立了8个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民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并积极扶助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浙江京鹏资源有限公司建设示范基地,完成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认证,强化品牌建设。
创机制 增活力
  为推动清水鱼产业发展,开化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对新开挖坑塘标准化养殖的,每平方补助12元,同时设立品牌宣传和技术培训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培育、产品推介、技术培训等,并对营销大户、饭店、超市予以相应奖励。
  开化县还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从县水产站到乡镇和龙头企业的渔技服务体系,落实服务责任制,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实行每周2-3次的日常巡查,为渔民提供养殖技术、销售信息、苗种供应等全方位的服务。 (徐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