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来到象山县西周镇,调研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现状。该镇航头村种粮大户肖明朗与专家面对面聊起了他的农机致富经。“今年晚稻亩产600公斤没问题,机插省力增产,帮了我大忙。”肖明朗说。三年前,肖明朗开始使用步进式插秧机,初尝机械化操作的甜头后,他又购置了乘坐式高速插秧机。“采用秧盘育秧带土机插,入土深、返青快、行株距均匀、分蘖多、稻秆粗壮。今年两场台风,人家手工插秧的、撒直播的,成片成片倒伏,而我的机插水稻受到的影响很小。”“你今年种的是什么品种?”徐教授问。“甬优12号。”肖明朗说,这是县里重点推介的超级稻品种,亩产在600公斤以上,据说今年西周1500亩全程机械化示范畈平均亩产高达700公斤,最高攻关田亩产750公斤以上。“这个品种好,我明年还要扩大面积。”“今年种这么多水稻一定很辛苦吧?”徐教授继续问道。“种田辛苦是事实,但是和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把式相比,如今种田轻松多了,我有这套设备,除了管好自家的376亩稻田,还把左邻右舍100多亩零散水稻田也顺便带做了,方便了邻居,也增加了我的收入。”肖明朗高兴地说。
他告诉徐教授,现在他已拥有1台大型拖拉机、2台小型旋耕机,1台高速插秧机、1台大型收割机、2台植保机,总价值约35万元。据他介绍,从春耕到秋收,他雇用了2名农机操作手和几名零工,一年下来要支付人工费10万元。“你差不多是在经营现代农场了!”徐教授赞叹道。肖明朗兴奋地和专家一起盘点今年的收入:按亩产600公斤计算,稻谷按收购价每50公斤100元计算,每亩可卖1200元,减去成本950元,每亩可收益250元,376亩水稻共收益9.4万元。政府每亩补贴75元,可得2.8万元,加上为村民耕种收的服务收入1万多元,保守估算今年总收入可达13万元以上。“肖师傅,你今年的收入可不比我这教授少啊。”这时,肖明朗这位“田老板”不好意思起来:“说实话,也是靠农业部门支持和农机农艺专家的指导。”据他介绍,他的这些农业机械中,国家给予购机补贴有30%的,也有50%的,其中插秧机补贴高达80%,他总共获得国家购机补贴20万元,要是没有这些补贴,他也买不起这么多机具,更不用说赚这么多钱了。
(郑丽敏 郑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