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安昌镇是我省“麻鸭之乡”,也是该县百万羽麻鸭养殖基地,全镇有大量养鸭专业户,年加工各类蛋制品超过8000吨。近年来,该镇鸭农想方设法改善养鸭环境,在环境优化中提高产量,在生态养殖中递增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养鸭的新路子。
离地养鸭,蛋白如雪
传统鸭舍往往低矮昏暗,缺少通风,夏天很闷热,而且由于建造材料原因,防火、防台能力很低。为保持相对干燥,鸭舍地面一般都会直接铺一层厚厚的稻草,随着鸭粪越积越厚,不仅臭味重,而且粘稠潮湿,容易滋生细菌。鸭子朝干燥处聚集,又影响产蛋量,甚至经常发生鸭子死亡现象。
为改变这种状况,养鸭已有22年的安昌镇九鼎村养鸭大户王浩健在当地率先开展离地养鸭法试验,他的新鸭舍采用砖瓦结构,墙上装铝合金窗户,整个鸭舍显得宽敞明亮、通风透气。
鸭子养在一张离地1米的“网床”上,配有专门的饮食区与产蛋区。网床用竹木搭建床架和栅条,上面铺垫可活动的塑料网,鸭粪透过塑料网眼掉到地上。不但鸭子的窝变得干燥了,而且实现了鸭粪与生活区的分离,大大减少了细菌滋生,降低了鸭子患病率。而产蛋区的设立,使鸭子可集中产蛋,鸭蛋不仅不易破损,而且白净,深得顾客好评。
由于整个鸭舍干燥通风,鸭子养殖密度增加,气味减少,环境优化,也大大提高产蛋量,还省下了以往每年垫在鸭舍里的稻草、盖在鸭舍顶部的油毡等材料费5000多元,定期清理鸭舍的人工费也省了;透过网床掉下的鸭粪由于纯净,还能作为肥料卖钱,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更加稳定。
围网放鸭,水清如镜
养鸭离不开水。绍兴是著名水乡,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许多养鸭场也都依水而建。养鸭户往往用毛竹在河里打桩,再用尼龙网固定在毛竹桩外侧,沿河滩围起,形成鸭子放养区域。这种方法虽然较好地限定了鸭子的活动范围,但鸭子在固定水域活动,不仅容易造成这一区域的水体污染,导致水质下降,而且鸭子排泄物还很容易透过网隙污染整条河道,也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
为有效减少养鸭对水环境的污染,安昌镇推出了“沉箱式防污网”,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沉箱式防污网”是在传统围网基础上改进而来,即将双层高密度尼龙网分别固定在毛竹桩内外侧,从离水面1米高处延伸到河底,全部封闭。为防止尼龙网移动,把两层尼龙网底部缝合起来,内灌石子,并在水面上两层尼龙网之间放砖块。经过一段时间,泥浆杂物就会把网眼堵住,将养殖水体与外面水体基本隔断。
对围网内的水域,用光合菌、芽孢杆菌等复合菌和螺蛳等,吸收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养分,通过微生物作用,分解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对养鸭区域内沉积的鸭粪,则定期用吸泥机清除。同时,在鸭棚旁边建设配套沼气厌氧净化工程,使鸭子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降解。
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麻鸭养殖也需要进一步集聚功能,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养殖综合效益。为此,以安昌镇为麻鸭养殖基地的绍兴县根生禽蛋专业合作社正着手建立生态养殖园区,使麻鸭养殖区形成自然的循环体系,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生态平衡、和谐发展。 (朱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