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走进渔区 情系渔民

  (上接C1版)
  听该产业园负责人介绍,经过高标准鱼塘改造,并采用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后,这片鱼塘的亩均效益从原来的1000多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去年村集体经济因此增收50多万元。夏宝龙对此大感兴趣:“混养的是哪些品种?”“鳖卖得怎么样?”“多少钱一斤?”……听说这里采用底层养泥鳅、中间养鱼鳖、上层养青虾的方式,主产品中华鳖卖到每公斤300元还供不应求时,夏宝龙连连点头:“水质改善了,效益也提高了,这种生态建设与节能增效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值得探索推广!”夏宝龙指出,各地要不断创新,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实施标准鱼塘改造,加快良种和优质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进新型渔技推广体系建设。
  在嘉善六塔鳖现代渔业园区和拳王休闲渔业基地,箍索鱼罩、河簖、鳝笼等传统渔具和“打甲鱼”等古老的捕捞方式,与集中连片、沟渠配套的现代化鱼塘形成鲜明对比,基地内采用的增氧机械、自动投饵等新技术则奏响了这片“鱼米之乡”的新时代乐章。这种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渔业文化给夏宝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特别强调,一定要在开发中,注重保护和挖掘渔业文化,让其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作出贡献。
“要积极扶持高端水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先进科技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考察时,夏宝龙十分关注我省渔业科技的研发,他表示,浙江还要加大对渔业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开发水平。
  近年来,萧山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化鱼塘改造等一系列举措的推广,渔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2008年该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5.08亿元,涌现出了一批设施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渔民增收方面作用明显。在萧山,夏宝龙在考察了位于该区的海天养殖、大洋水产、金达龚老汉等4家水产养殖公司后,对这些企业发展高端水产品、走品牌化道路的做法给予高度赞赏,他要求全省渔业系统要积极扶持高端水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占领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