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村支书能否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党委报经眉山市和仁寿县两级组织部门同意,面向全乡党员公开选聘百子村年薪制村支书1名,任期3年,年薪2万元。目前省内村支书的一年基本报酬不到8000元。
年薪2万元的村支书,一是说明村支书工作的重要性,是农村致富的领头雁;二是以高薪提高农村干部积极性,推进农村工作的有益尝试。
此次选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人认为,2万元年薪确实能吸引能者前来,对改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后进村有积极作用。但这会不会引起其他村干部心理失衡,出现消极后果?
农产品是否可以转化为保险费
——《21世纪经济报道》载文说,各地政府都推出了“土地换社保”,意在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这体现了“道义原则”。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土地,还是狭窄了,土地被认为是农民的一种自我保险,而土地上的实物即农产品也应当具有转换功能。例如,是否可对年轻农民设计“产品换社保”机制(农产品转化为保险费)?毕竟农民的现金流非常弱,农民持有的各种资产都应当有变现的可能和机会。另外,是否可将“计生”同社保联系起来考虑?将计生奖励体现在提高养老保险金上,使过去严厉的计生系统转型为一个养老支持系统。
多开“田头会”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江苏省铜山县房村镇召开水稻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各村干部、农技员聚集在稻田埂上,边听专家讲解,边看他摆弄着稻子作示范,附近的农民也凑过来“旁听”。大家普遍感到,还是开“田头会”好,现场一看、当场一听,就什么都明白了。
强调开小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田头会”是一种好形式。现场是最佳的办公地点和会议场所。它能够将点与面连接起来,把看、听、讲、评、议结合在一起,即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多开一些“田头会”,就是要倡导把会开到田间地头,开到车间班组,开到街头巷尾,开到老百姓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