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保东是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农经站站长,他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在乡间地头刷写标语,至今已有43年。齐保东说,在显眼的地方的同一堵墙上,他写了又刷,刷了又写,年复一年,不知写了多少标语,每条标语对应的,往往是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一个政策出台。同县桃溪镇的贾清杰则与共和国同年。日前,两位老人回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标语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大跃进万岁!总路线万岁!人民公社万岁!”
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因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万岁”的标语被刷在了乡村的墙上。
总路线中的“快”,最先体现在了钢铁生产的“超英赶美”上。
1958年全国大炼钢达到高潮。那时,贾清杰才9岁。“重活我干不了,大人们就让我拉风箱,炼钢用的风箱有6尺多长,我们几个小孩子每推拉一次风箱就向前跑三步再向后跑三步。”
伴随着大炼钢 “大跃进万岁!总路线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人民公社无限好,万里江山一日新”等标语,铺天盖地地刷在了桃溪镇的墙上。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打倒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等标语开始大量出现。
19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标语,开始出现在内乡县赤眉公社的墙上。1977年7月,大学将要恢复公开招生的消息让知青们心动了,一批批知青请假回城,弄来中学课本啃。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团结一致向前看”
据齐保东回忆,1978年底的一天,前楼大队大队长召集大队干部开了一个会。会上,大队长点名批评了某干部参加了一个成分不好者的家庭婚礼,认为其“没有认清敌我矛盾”、“阶级斗争意识不强”,要求其他干部拿出惩治这位干部的方法。对此,齐保东表示反对,称自己前不久在收音机上听到了“‘文革’中被划定为成分不好者可以和贫下中农一样升学、一样招工”的通知,去参加婚礼有什么不可以的?大队长闻之大怒,拍着桌子指着齐保东的脸说,“哪儿听来的胡言乱语,再说连你也一块处理”。
但齐保东并没有挨整,一个多月后,齐保东就接到公社领导的指示,开始在灌涨公社各大队墙上刷写“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标语。
“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78年秋收后,穷得准备出门讨饭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秘密签下一份协议,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和结构,按照承包土地的数量,农民向国家和集体缴纳一定的税赋和提留后,剩下的全部归自己所有。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齐保东记得,他提着涂料桶,在前楼大队的后墙上,写下了“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搞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标语。
前楼大队的大队长召集全队社员开会,传达上面的政策,问有没有人不愿意单干。“没有一户表示反对,老百姓都愿意自己干自己的。”当时身为前楼大队会计的齐保东说。
那个时期,农村最常见的一条标语是“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摘自《中国青年报》 田垒/文 2009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