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巾帼不让须眉不是说说的

天台两个千亩种粮大户都是“女豪杰”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国球 许紫霞 丁必裕) 天台县推行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土地,由此催生20亩以上种粮大户600户,其中千亩以上两户,居然都是“女豪杰”。
女支书成了“大地主”
  人物档案:俞水琴,女,48岁,担任天台县白鹤镇下俞洋村支书10年。去年,她与人合伙成立天台县红旗粮食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承包土地2171亩。
  最近,俞水琴有点忙。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现在是一门心思扑在田地上,人也晒得黑不溜湫。“今年我种了702亩早稻,烘干机刚刚安装好,马上要收割了,亩产肯定不下350公斤。”自成立粮食合作社以来,她和伙伴们购置了5台拖拉机、两台插秧机、一台大型烘干机,加上其它的支出,已投入120多万元。
  为什么要种粮?俞水琴说,现在不少村民外出经商办企业,黑土地成了抛荒地,地没人管,杂草长得比人还高。身为村支书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几个朋友一商量,决定自己来种粮,让这片荒土地变成“金”土地。
  要做就要做好做大。俞水琴一口气承包2000余亩土地,风风火火地忙开了。“现在粮食有了最低保护价,再加上粮食补贴、种子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再大面积的地我也敢种。”
  女大学生爱上捏锄头
  人物档案:杨娇阳,女,天台县南屏乡翠西村人。大学毕业后,在宁波一家企业当会计,2008年与父母一起承包田地,成为种粮大户,承包的土地已超过1000亩。(本报文摘版曾作过报道)
  与俞水琴一样,最近杨娇阳也特别忙。前些日子连续高温,部分水田出现旱情,于是每天早晚,她都要到田头走一走。
  学生时代的杨娇阳,只想努力读书,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安心上班。一切如她所愿,2007年大专毕业后,她进入一家企业做会计,月薪2000多元。
  但杨娇阳十分期望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报纸、电视公布的各种粮食生产数据令她印象深刻。2008年5月,她毅然辞掉工作,返回天台,承包600亩土地种起了水稻。24岁的小姑娘,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会计出身的杨娇阳算账很“精”,她说,现在种一亩稻成本大约在750元至800元。一亩地估计能收稻谷500公斤,双季稻产量更高一些。每50公斤可卖110元,加上补贴,亩收入在1200元左右,纯收入在400至450元之间,再加上一季经济作物,每100亩就能收入6万-7万元,还是蛮不错的。杨娇阳满怀信心:“我相信,种地也能当个大老板。”
相关链接:
  天台县目前已有3万多亩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就增加100余元,并在当地出现了种田能手在家当“地主”,富余劳力外出做“老板”的新趋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