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猪栏边的增收账

  实习生 韩佳楠
  近年来,潘建华的养猪场规模越来越大,年出栏生猪3000头左右。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沼气工程,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成了增收节支的重要项目。就在养猪场的栏头,这位养猪大户扳着指头算了笔增收账。
  ——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参与了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工程,从2006年至今先后建成了200立方米沼气池。沼气池采用粪便干湿分离和沼气厌氧发酵,以前难于处理的猪粪,现在全成了实实在在的清洁能源。沼气可以用来点灯、做饭,夏天还能烧洗澡水,冬天能给仔猪取暖,一年光电费就节约了将近2万元。
  ——村里进行沼气新能源应用改造工程后,沼气池日均处理污水50吨,臭气消失了,原来排粪便、污水的田坂被我种植的50多亩提子园所代替。以前最怕棚里的提子生虫生病,打农药又怕有害物超标,影响品质;现在我尝试用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替代化肥,发现提子的糖度明显提高,亩产增了20%左右。省下一部分买化肥的钱不说,产品也畅销了,每公斤售价还提高了一两元。
  ——这还不算什么,更大的收获是养殖场每天产生的沼气能供猪舍内安装的50盏红外线灯用。冬天温度最低的时候也只需10盏灯同时工作,就可让整个猪舍内的室温达到23摄氏度左右。养猪户都知道,仔猪生长的环境一般不能低于22摄氏度,否则不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以往到了冬天,为了给仔猪取暖,寒冬季节仅两个月的电费就要1.5万元。自从大前年开始利用沼气红外灯取暖,寒冬腊月用电高峰时1个月的电费也只需800多元,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
  【记者手记】 沼气作为农村新能源,在农村的使用日益普遍。沼气池的平均寿命在30年以上,一次性投资见效快,永久性受益时间长。据悉,一户3-4口人的家庭,修建一口容积为6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只要发酵原料充足、管理得当,就能解决点灯、煮饭的燃料问题,省下一笔不小的生活开支。沼液、沼渣替代了一部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的绿色农产品还能卖出好价钿。这种“生猪-沼气-蔬果”循环经济模式,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上带养殖业、下促种植业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格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