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作铜锣》后继有人

  本报讯 (通讯员 梁临芳) 6月13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当天下午,一曲悠扬的丝竹锣鼓乐曲自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中心小学音乐排练室里缓缓传出,原来这里正在排练《作铜锣》。
  《作铜锣》的“作”是“奏”的意思,“作铜锣”就是演奏铜锣曲。据宁溪《王氏宗谱》记载,《作铜锣》是南宋咸淳年间王氏第十一世祖王所所作,后来成为至今有700多年历史的当地民族民间传统节日“二月二”灯会期间必演奏音乐之一。1955年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到宁溪采风,认为它是“江南独有的大型民间器乐合奏曲”,后被
  编入《民族器乐曲的体裁和
  形式》一书。20世纪80年
  代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时,
  《作铜锣》被收入《浙江省
  民间器乐曲集成》,2006年
  还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
  艺术保护项目。
  为使《作铜锣》后继有
  人,让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好地传承下去,宁溪镇中
  心小学以自愿报名、自备乐
  器、课外学习的原则,组织
  了三年级以下的40多名学
  生,成立了《作铜锣》培训
  班。参加培训的学生热情很
  高,平时一完成作业就练习。家长热情支持,慷慨出资为子女购买各种民族乐器,夜间还接送子女参加培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