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姜爱华 朱雄关) 近日,龙泉市兰巨乡大巨村村民余水泉惊喜地发现,今年他的3亩杂交稻只需12.6平方米秧田就够了,而往年却至少要用200多平方米田地播种育秧。他高兴地说:“这多亏了老丁,教我采用地膜打洞平铺旱育秧技术,不仅省土地,还省劳力。”
余水泉说的老丁,是龙泉市农业局聘请的粮食生产技术专家丁茂干。今年,龙泉市农业局聘请7位老科技工作者任粮食、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牧五大农业产业的技术专家。这7位老人退休前都是相关产业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如今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识、专长、才智和经验;而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则多了一个科技智囊团。
虽都是年届古稀的老人,但7位老科技工作者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精力,奔走在田间地头,积极为产业发展献计出力。74岁的丁茂干曾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年,他在兰巨、查田和八都等乡镇的8个粮食生产重点村推广地膜打洞平铺旱育秧技术,将棚架尼龙改为地膜育秧,不仅省地省力,还降低了劳动成本,有利于水稻规模栽培,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种粮大户的欢迎。
龙泉素有“中华灵芝第一乡”的美誉。近年来,病虫害一直影响着城北乡灵芝产业的发展。被聘请为食用菌产业技术专家的周功为研究发现了病虫害的根源,建议农民更换栽培地点,避免同类病虫害发生。在他的指导下,城北乡灵芝病虫害如今正在逐渐消失。
因为排污问题致使邻近农民怨声载道,一个年产5000头生猪的养猪场面临关闭的危险。在畜牧专家朱有卿的指导下,该养猪场从宁波引进先进设备,将猪粪制作为有机肥,不仅有效解决了排污问题,还能变废为宝,增加效益,把养猪场业主乐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