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俞廷尚)五月麦飘香,跨区作业忙。5月19日,随着一声令响,近100位跨区作业机手驾驶着36台联合收割机,浩浩荡荡驶出长兴县农机管理总站操场,一路往北,向安徽、江苏、黑龙江等大小麦主产区进发,拉开了今年我省农机跨区作业的序幕。据预测,今年我省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4300台,跨区作业辐射半径、服务内容、作业规模比上年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我省农机跨区作业范围和内容不断增加,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机跨区作业成为解决我省耕地资源少与发展农业机械化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自1996年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以来,我省已累计完成农机作业服务面积1714.51万亩,服务范围涉及安徽、江苏、山东等20个省(区、市),服务内容涉及机耕、机插和机收等。去年,全省共有4100余台联合收割机投入跨区作业,比上一年增加600台;完成跨区机收作业面积293.51万亩,比上一年增加8.78万亩。
跨区作业在提高农机利用率的同时,还成为农机手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去年我省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1.61亿元,农机手人均增收2万多元。长兴县农机手蒋亦梁告诉记者,去年他全年跨区作业的收入达5万元。
为降低跨区作业成本,增强农机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近年来我省农机部门积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组建跨区作业服务组织。长兴县上浦谷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平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有30人,人均跨区作业收入达4万元。今年又有10多名农机手加入跨区作业队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今年我省农机管理部门将通过农民信箱向跨区作业机手提供及时、准确的跨区作业信息,进一步提高农机手跨区作业效率。
据省农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扩大农机跨区作业及机耕、机收等农机服务,力争作业面积增加200万亩,促农增收1亿元。
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到长兴为“北伐”机手们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