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种粮全程代理服务为啥不能“跑步前进”——

代育秧是条“短腿”

  本报讯 (通讯员 周江明)今年,江山市凤林镇茅坂村的益丰粮食生产合作社遇到了“烦心事”:要求代育秧的农户很多,但合作社由于缺育秧设备、缺技术人才等原因,不敢多接单。
  凤林镇是江山市开展种粮全程代理服务最好的乡镇之一,今年5万亩水稻复种面积中,有90%的农户与合作社等组织签订了4.5万余亩水稻复种的单项、几项代理服务的合同。但可提供代育秧、代机插的面积均不过3000亩。
  从江山来看,该市水稻复种面积50万亩次中,今年机耕、机收的面积预计将达85%和70%,代植保面积将由去年的6万亩增至10万亩,但代育秧、代机插的面积不过1万亩。
  水稻育秧环节繁琐、要求较高,特别是春播时节天气变化大,稍有不慎便会造成高温烧苗或倒春寒冻苗。因此,不少农户都迫切希望提供代育秧服务,凤林镇就至少有一半农户有这样的需求。
  既然如此,为什么代育秧、代机插服务难以大规模推开呢?镇农技员周春满说,由于国家目前实行的种粮补贴政策,只对购机给予补贴,育秧还没有补贴,如果收费高农户觉得不合算,收费低了育秧的要亏本。代育秧一般一亩收费60元,管理得好,一亩也才5元利润。只有规模代育秧才有效益,但要规模经营势必要加大投入。首先资金短缺是个大问题,其次工厂化代育秧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开展代机插服务需要一批熟练的机插手。
  业内人士认为,要打通种粮全程代理服务中代育秧和代机插的“瓶颈”,地方政府可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金融机构要给提供种粮全程代理服务的经营主体提供贷款便利和利息优惠;农机部门要大力抓好机手的培训,农技人员要做好配套技术服务,进一步搞好种粮全程代理服务,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平稳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