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沈达 李迪刚 徐丽佳)农村公路宽敞了,两边绿化了,路上坑坑洼洼不见了,就连以前晒稻谷的现象也没有了……说起这几年家门口道路的变化,海宁市硖石街道永丰村开面包车跑业务的村民徐年林说,“以前我开着拖拉机跑运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现在开着面包车一条公路通到家门口,真是方便快捷又舒适。”
海宁市自1985年实施乡乡镇镇通公路工程以来,如今已建成乡村公路10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按照“建一条、绿一条、美一条”的原则,这些乡村公路两旁都种上了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并在3年间投入3300多万元,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设施。乡村公路成了海宁农村一条条纵横的风景线,农民兄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出行的方便。
在乡村道路建设中,海宁逐步建立起一套集建、管、养、运、安为一体的模式,将原先“统管统养、村镇包干、村道村养”统一为“政府主导、交通主力、乡镇主体”,从制度上明确对公路养护的责任,也为乡村公路养护提供了资金保障。2007年,海宁市养护工作补助标准从2004年的每年每公里1000元提高到乡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同时在补助经费中留10%作为考核奖励经费,以奖代补。近3年,海宁市与各镇(街道)补助、配套乡村公路小修的保养经费就达900余万元。
目前,海宁市12个镇(街道)都设立了公路管理站,共有养护人员191人、路政协管员(由养护人员兼)39人,新建改建了占地面积不少于900平方米的养护站房,并配有100多套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在此基础上,市交通部门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开展乡村文明道路评选等,不断提高乡镇养路人的素质和积极性,形成了一整套乡村公路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