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制约,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实施科技提升行动,就是要使更多的先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动力。
实施科技提升行动,既要着眼于科技本身的适应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也要着眼于科技队伍体系的健全和推广能力的增强,更要着眼于广大农民群众吸纳和应用科技水平的提升。要充分调动各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各类农业市场主体的潜力;要以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为重点,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巩固“三农五方”协作机制,深化省农技推广中心建设,建立新的农科教结合平台;要以产业为主线,以农产品为单元,以高层次科技机构为依托,加快组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团队;要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创办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研发机构,并与科研单位加强协作,通过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为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提供广袤、肥沃的土地。
实施科技提升行动,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开发和推广应用的能力,不断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目前,由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成果信息与推广应用脱节,我省农业科技到位率、普及率都只有30%左右,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仅56%,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更有很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大产学研各方抱团研发、各类先进运用技术集成运用的力度,切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展,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实施科技提升行动,要立足产业升级、产品提质和商品增值,着力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要依托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集中攻克一批急需的关键性技术难题,集成、推广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实用技术;要加快选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种,大力培训新型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健全良种引进、选育、推广和公共保障体系,推进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要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开发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总结推广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种养模式,形成稳粮增效统一、用地养地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新格局。
实施科技提升行动,要以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为重点,促进技术应用。任何一种实用农技,如果农技部门的推广力和农民群众的应用力不足,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益。要进一步健全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队伍,责任农技人员要联村包户,履行好“班主任”职责;要积极推进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组织建设;要广泛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直通车等多样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技110”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及时向农民传递技术信息,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难题。
农民群众对先进适用技术如饥似渴。把实施科技提升行动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必将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激发出巨大的生产力,挖掘到无穷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