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篾匠到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生,再到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德辉——这位被公认为第一位以自考“入门”、最终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农民,人生实现了华美蜕变。“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才子佳人”范本,但为李德辉“添香”的却不是两管红袖和一双纤纤玉手,而是一双饱经岁月风霜的粗砺大手。
爱上他,是钦敬他的大学梦
今年43岁的李德辉出生于湖南岳阳汨罗高家坊镇永丰村。1981年,李德辉高中毕业考上湖南师范大学,但却因家贫辍学,回家务农。
父亲想要李德辉学木匠,但李德辉不感兴趣,一心想着未竟的大学梦,“我当时要上大学,惟一的途径就是自考。”但因家里实在拿不出买学习资料的钱,计划只好暂时搁浅。
1986年,汨罗招聘一批代课老师,李德辉凭借扎实的基础,考上代课老师,次年在村小学执教。靠着每月几十元的收入,李德辉开始实施自考计划。平时每到周末,他还得回家编箩筐卖。
比李德辉小5岁的周林跃是汨罗桥坪村人,由于家贫,她连高中都没读完就辍学在家务农。经人介绍,1989年4月的一天,李德辉来到周林跃家相亲。“那天下着大雨,我看他全身都淋湿了,却扯起衣服罩着两本书。”这让周林跃觉得对方是个很有理想的青年,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
1990年两人结婚,婚后李德辉继续当代课老师,周林跃则在家务农。随着儿子的出生,小家庭日渐捉襟见肘。
陪夫读研,贤惠妻子当保姆干小工
1994年3月18日傍晚,李德辉回家取一本复习资料,刚进门就看到妻子浑身是泥,还在低声抽泣,左脚上血肉模糊。“怎么回事?”李德辉赶紧打来温水给妻子洗净脚,上药包扎。原来,当天下着小雨,周林跃犁田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被锄头砸到了。李德辉捧着妻子受伤的脚,不禁喉头哽咽。
天道酬勤。1991年10月,李德辉顺利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全部课程的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1994年又取得该专业本科文凭。在妻子的鼓励下,1995年,李德辉又通过自考考上湘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你一去3年,时刻记挂着我和孩子,不是个办法。”为让丈夫安心读书,周林跃果断决定把儿子寄养到亲戚家,自己陪着丈夫去湘潭读书。在周林跃的敦促下,李德辉替妻子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每次发工资后,周林跃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书店,给丈夫买回最新的学习资料。
惟一要求,给我妻子安排一份工作
1996年9月,周林跃来到湘潭大学附近一家快餐店当勤杂工。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李德辉学习起来更加刻苦,1998年下半年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7月8日,复旦大学和另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同时到来,李德辉最终选择了复旦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李德辉哭了,周林跃更是泣不成声。
入学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尚君听说了周林跃的情况后,深为感动,介绍她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料室从事资料员工作,月薪500元。
1999年底,李德辉趁寒假期间回湘探望恩师,无意中获悉湖南某大学正需引进博士毕业生。经过考核后,该校当即表示愿接收李德辉,但该校没有接受他提出的为妻子附带安排一份工作的请求,李德辉无奈拒绝了那所大学的邀请。
2001年初,湘潭师范学院(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北院)正式通知李德辉,表示愿请他来该校任教,同时愿为周林跃解决工作。2001年2月,周林跃进入湘潭师范学院从事中文系办公室工作,此后又调到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2001年7月6日,李德辉也在湘潭师范学院正式开始了从教生涯。此后,学院还为李德辉夫妇分配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住房,两人便将儿子也接到湘潭读书,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了大学校园里。
迄今,李德辉已出版了4部著作。在被指定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同时,李德辉还成为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唐宋文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持过两个国家级社科类课题、3个湖南省级社科类课题,并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等荣誉和奖励。对此,李德辉说:“我的成绩里有一半是妻子的功劳。”
(摘自《今日女报》夏镇龙/文2009年2月3日)
纪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