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瑞安市从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将稳定粮食生产与发展效益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新农作制度,逐步形成以粮经结合、水旱轮作、设施栽培为特征的新型农作制度,涌现出一批“千斤粮万元钱”典型,开拓了瑞安市稳粮增收的新局面。
2008年,该市有14050亩田应用了“设施农业+晚稻”模式,其中“大棚番茄+晚稻”、“大棚茄子+晚稻”和“大棚黄瓜+晚稻”亩均净收入分别为 11200元、8380元、11500元,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政策引导
瑞安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建钢管大棚给予造价50%的补助,对引种以色列“FA-189”番茄每粒种子补助0.05元,对滴灌设施给予适当补助。同时积极创新金融支农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完善小额贷款机制,增加资金投放量。瑞安市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各地实际,推出专项联保贷款,解决了农民生产缺资金的问题。在政策推动下,2008年,全市新增钢管大棚860亩。
科技服务
在创新农作制度的同时,瑞安市农业部门十分注重优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他们把相关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强化指导服务,做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技术指导直接到田。如大棚番茄推广长季节栽培及节水微灌技术、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引进无限生长型新品种——以色列“FA-189”,亩均产量6620公斤,比常规栽培产量增加420公斤。在新农作模式推广过程中,重点抓好乡土人才、种植能手培养,树立示范样板。该市荆谷乡山西村青年农民蔡庆贤,积极探索大棚黄瓜、番茄高效种植模式,2008年发展钢管大棚50亩,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种植大棚黄瓜、番茄400多亩。
专业合作
瑞安市共有蔬菜专业合作社72家,其中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提供农资、统一产品质量、统一使用商标、统一包装销售的服务,带动周边发展设施农业。如省先进示范性合作社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463人,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户,联接基地6000多亩。2008年,由专业合作社承担的8个设施农业项目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目前,全市建有大棚番茄示范基地1500亩,大棚茄子示范基地400亩,大棚黄瓜示范基地300亩。
产销对接
为了充分发挥当地农产品的品牌效益,瑞安市加强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有大棚番茄、茄子、黄瓜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9120亩,拥有注册商标4个。各种产销对接活动也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该市以“走进田间、贴近绿色、产销对接、健康消费”为主题,在梅屿召开田间农产品推介会,28家生产单位参展,吸引3000多人参加,大大提高了当地大棚蔬菜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