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冬至日,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细岭村举行了隆重的《叶氏宗谱》颁赠庆典。据说,家谱是几个月前就印好了的,却一定要挨到冬至这一天颁赠,不是因为某位领导或者什么重要人物邀请不到,而是因为传统如此。
冬至大如年,宁波人习惯于在这一天吃点番薯年糕什么的,翻翻新,年年高,图个吉利讨个彩头。事实上,冬至这天还有一个很古老的习俗:祭祖敬老。可以这么说,冬至日是宁波人绵延千百年源远流长的敬老节。
在鄞州,很多村庄以姓氏命名,比如许家郑家王家等等,村里人几乎是同一个姓,每个宗族都修有一个祠堂。冬至这一天,族里六十岁以上男性一起祭祖吃冬至羹饭,族长向大家通报这一年族里的重要事项,谁家娶了媳妇谁家生了孩子谁家老人过世等等,相当于年终工作总结,修家谱之类的重点历史文化工程当然也是在冬至日讨论决定。宗族就像是一棵树,后代子孙都是树上的分枝,体现在家谱里,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连线叫做“吊红线”,红线只吊男丁,女儿是入不了家谱的。这是古时修家谱的规矩。
细岭村叶姓人氏于去年酝酿重修家谱,说是自上一次1948年第五次修家谱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轮回,足以让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为了重修《叶氏宗谱》,叶姓后人专门成立了编修委员会,主任委员顾问主编等分工明确。
《叶氏宗谱》的主编是一位学问深厚的叶姓后人,办事严谨细致,他为这次修编家谱定下十大规矩,其中之一就是“无论男女,只要姓叶,全部用红线吊下来。”体现了男女平等与时俱进的新观念。
《叶氏宗谱》共三卷,十万字,用上等宣纸直排线装,庄重典雅大气。为庆祝家谱重修,细岭村请来剧团,做了三天戏文。
据村干部说,这次修家谱最大的意义在于凝聚人心,且不说大家踊跃出资出力,很多失去联系的叶姓后人听说要修家谱纷纷前来寻根问祖。今年5月份,细岭村和其他地方一样开展了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一位早年定居美国的叶姓后代,打来越洋电话,说是要以村民族人的身份捐款1万元,让村干部感动不已。
□
生活时
空\□
崔
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