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卫梁)“往年每公斤秋马铃薯能卖1.6元,而今年只能卖0.5元,价格跌了这么多,还是卖不掉,愁都愁煞了。”近日,义乌市上溪镇前山村薯农吴林根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今年他家种了7亩多秋马铃薯,现在已挖出三分之一,但连一半都没有卖出去。
义乌市是“国家级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仅上溪镇秋马铃薯种植面积就达4000余亩。吴林根说,往年这时候,正是秋马铃薯采收、销售旺季。但这几天在田间挖马铃薯的只有寥寥几人,前来收购马铃薯的客商更是不见踪影,成片的马铃薯压在田里。
据上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其兴介绍,今年秋马铃薯滞销与质量下降有一定关系。9下旬,播种秋马铃薯时适逢干旱,11月下旬又逢大量雨水,造成马铃薯裂缝多。“质量好点的估计只有一半左右,客商见了嫌卖相不好就不要了。”另外,今年东北马铃薯上市比往年早得多,大量马铃薯涌入我省,对马铃薯销售造成极大冲击。“全镇估计产量在8000吨,目前还有5000多吨马铃薯埋在地里等人挖。”
省农业厅农作局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全省秋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0万亩,产量有100万吨。受到天气影响,今年马铃薯整体质量比往年有所降低,我省金华、丽水、温州等主产区有40万吨马铃薯滞销。面对我省秋马铃薯销售不畅情况,专家建议:薯农可将马铃薯按质量好坏分级销售,裂薯和小薯应及时通过贩销大户卖给大型养殖场或企业,质量较好马铃薯可暂时存放,利用农民信箱网上销售,扩大销售渠道。此外,薯农应从提高马铃薯品质入手,尽快更新种植品种,可试种从中国农科院引入的“中薯3号”优良薯种,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实施无公害栽培,开展定期检测,抓好基地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