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经验交流

临海

确保西兰花“零农残”

  近年来,“零农残”管理使临海西兰花生产基地成为出口商最放心的出口西兰花生产基地。2001年以来,临海西兰花出口近6000批次,经过严格的检测,均未出现农残超标现象;2007~2008年更是超越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检测结果几乎都是“零残留”。
  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西兰花属半耐寒蔬菜,喜冷凉气候,怕高温。而临海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尤其是每年1~2月连续2个月温度稳定在6.1~6.2℃,正好符合花球稳长条件。尽管最冷的1月份最低气温一般为-3℃,但不会对西兰花造成冻害。同时,此阶段不利于病虫害生存,因此西兰花生产后期和产品采收期无须施药。“零农残”的技术保证。首先是采取废弃茎叶翻耕处理的措施,降低病虫基数。菜农在西兰花收获后利用大型旋耕机进行茎叶旋耕处理,旋耕1次后,可使茎叶粉碎并与土壤混合,起到消灭病虫害、培肥土壤、利于后作等作用。其次,在每年上半年,统一种植南瓜、西瓜、毛豆等非十字花科作物,切断了小菜蛾等主要虫害的食物链,再次减轻了虫害基数。第三,采用夜蛾类害虫性诱剂防治,基本控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第四,为提高西兰花的抗病性,推广“优秀”、“绿雄90”等抗病品种,基本杜绝花球霜霉病等发生。
  严格“323”农药管理制度。临海西兰花一般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在确实需要农药防治的时候,严格选择高效低残农药,严禁使用高残农药,并按国际标准执行“零农残”安全间隔期。同时,临海西兰花生产建有一套严格的“323”农药管理制度,即“三统一服务”:合作社、龙头企业在本基地开展统一农药品种、统一定点配送、统一回收包装物服务;“二档案管理”: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农药入库和分发档案,各个作业区建立农药使用档案;“三监管制度”:合作社、龙头企业配备1~2个植保员专职开展基地农药监管,跟踪生产管理过程,指导社员进行病虫害防治,种植基地划分作业区,作业区负责人负责农药监管,社员之间开展相互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苏英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