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山东诸城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孔戈庄小学四年级学生王盛琅琅的读书声,穿越那个“农家书屋”,飘向晴空。
这个农家书屋有各类图书1.2万册,附近6个村里的孩子可以很方便地到设在社区的农家书屋里看书。诸城农民的生活开始进入社区化状态,农家书屋只是基本公共服务其中的一项。
2007年上半年,诸城市对全市1257个村庄进行统一规划,以中心村为依托,建设208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于今年6月全部建成。而通过农村社区,诸城市将三类服务延伸至70万农民身边:医疗卫生、社区警务、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科技信息、生产资料等生产性服务,以及农资超市、便民超市等市场化便民服务。
而在我国不少农村,公共品很是匮乏。农民“看病贵、看病难”更是焦点问题。农村医疗资源短缺的积弊在诸城市同样多年存在。农村社区则开始补缺。根据诸城市的规划,在每个乡镇设置一处卫生院,每个社区设置一个卫生服务站,每个村设一卫生所,形成乡镇、社区和村三位一体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便于新农合医疗报销,各社区建有联网的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农民可以在任何一个社区就医并可即时报销医疗费用。
不只是医疗卫生部门,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均以农村社区为载体,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
当地一位专家说,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能够打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助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许未来/文 2008年10月30日)